飞机型号查询

飞机型号:
国家地区:
飞机类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活动>学术会议

智慧航发、数字航发——上海市航空学会举办第五届商用航空发动机上海国际论坛

时间: 2021-06-18作者: 上海市航空学会

返回列表>>

2021617-18日,第五届商用航空发动机国际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由上海市航空学会和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航空学会、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共同支持;上海广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本届论坛围绕智慧航发、数字航发的目标,回顾了十三五期间,全面启动实施两机专项以来,推动大型科技发动机、先进直升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研制,建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自主创新的研究等重大突破;同时明确十四五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局之年的战略部署,继续以两机重大专项为牵引,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进航空发动机事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共吸引四十余家单位及公司的280余名嘉宾齐聚现场,通过20余场精彩报告及会间交流,涵盖陶瓷基复合材料绿色航空增材制造仿真驱动智能化转型等行业前沿热点话题,圆满呈现这一发动机行业盛会,助力上海地区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产业上新台阶,逐步发展和做强国产航空发动机领域。

上海市航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庆宏致开幕和欢迎辞,他指出,“一是靠创新,二是靠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共同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董绍明院士,作为陶瓷晶复合材料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通过“陶瓷晶复合材料方向主题报告”,介绍了陶瓷晶复合材料能够应对极端苛刻环境,高强度,高韧性,高质密等特点,同时解答了如何避免断裂、开裂、易腐蚀,使得未来能够真正大规模,全产业链地制造生产并付诸实际应用。

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副主任王晓明以“为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提供‘中国方案’”为主题,主要介绍了中心的审定职责、工作开展现状、未来工作展望三部分,提到了要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形成更专业化、更高效的工作团队,覆盖更多审核内容;目前审定条款规章多来源于欧美,要逐步构建国产发动机谱系,制定更具中国特色的适航规章条款,真正服务好“中国制造”。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曾海军作“绿色航空动力技术发展”报告。报告中提到,截至到2019年航空业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2.9亿吨,占人类活动碳排放量的2.9-3%,并每年增长3-4%,因此绿色航空必要且必行。根据这一航空发展愿景,曾海军对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噪声控制、污染排放提出新要求,期望通过探索新能源、采用替代燃料、发展电推进技术、聚焦增材制造技术来实现绿色航空。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CR929宽体客机型号副总师李革萍研究员在“民用飞机推进系统集成的实践与探索”报告中,从飞机整体的先进性、经济性为切入点,围绕飞发一体化设计、短舱优化设计、跨声速层流设计和MBSE研究历程等内容,和与会嘉宾一起分享交流其中的“最优解”。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研发体系与仿真技术部部长黄博在“仿真驱动研发—基于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研发模式探索”报告中提到,尽管国产发动机面对有限的窗口期和自主工业体系及流程方法薄弱的问题,但商发在夯实地基、系统规划、提前布局三个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朝着“以虚辅实,以虚补实,以虚预实,以虚替实”的目标,攻克一系列难关。

当前,5G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新型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郑建军在“5G赋能航空强度试验,搭建数字化新场景”主题报告中,为与会者梳理了5G新基建在四大核心领域当中的关系,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目标。借着5G+工业互联网所构建的网络化数字化搭建高速的信息公路,逐步解决结构类的测试项目中“加载规模冗杂”、“测试数据庞大”、“试验周期漫长”、“过程风险不可控”等痛点。

飞行试验是推动发动机迭代升级和完善改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作为促进发动机正向设计的研发环节。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发动机所所长高扬在“试验测试数据推动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一讲中详细论述了飞行试验的各阶段和流程,并指出高质量数据是支撑试验结论有效性的基石;由于设备数据具有周期漫长,规模庞杂,种类繁复,面向用户较多的特点,数据利用是现阶段亟需下功夫的一大环节。

10年前开展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起,一众航空人就朝着低噪音、低成本、高可靠性,长寿命等方向努力,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材料供应部部长张燕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先进的材料和工艺的技术的应用在满足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的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碳合金风扇叶片、钣金成型技术、高温涂层技术,低压涡轮设计、陶瓷晶辅料等技术是应对商用航空发动机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面对新材料从研发到应用的超长周期,行业需要提前布局一些先进材料和制造工艺技术的基础研究,以牵引和支撑发动机技术。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特级主任工程师张森堂制造工艺仿真技术实践研究”报告中从工艺视角对工艺仿真和与会者作了一些探讨。从被“逼出来”进入制造工艺仿真领域到有能“走出去”的独创技术,背后是团队耗时耗力,攻克内部协调、外部沟通中的一个个困难。航空发动机作为真正的高精尖产业,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最后张森堂也提出了面临的多学科耦合,专业领域人才储备少,软件被垄断等挑战。

除此之外,此次论坛还包括“推动商业航空发动机未来可持续发展”,“商用航空发动机长寿命低成本粉末涡轮盘制造技术与发展趋势”,“未来航空发动机数据预测分析”等主题报告,就“如何完成‘双碳’目标”,“为什么说GTF发动机具有颠覆性”,“涡轮盘的材料应该怎么设计”,“粉末涡轮盘的工艺是怎么样的流程”等问题。至此,此次论坛圆满结束。


上海市航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庆宏致开幕辞


论坛现场实况